近段时间以来,区域性高温在我国各地频发,影响范围广、持续时间长、极端性强。
为什么会出现持续性的高温天气?全球气候变化是否已进入“临界点”?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相关专家。
罕见高温席卷北半球
“四川达州的电线被晒冒烟了。”持续多日的高温天气以另一种形式登上了热搜。
这个夏天,我国多地打破当地气温最高纪录。随着高温而来的还有干旱和林火等灾害。
据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郑昌玲介绍,6月下旬以来,南方地区平均高温日数为1981年以来同期最多,苏皖南部、湖北大部、浙江大部、江西东部、湖南中西部、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与同期相比偏多16至36天。
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测,9月,南方大部气温仍将处在“高位运行”,且与往年同期相比,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2成至5成。
不仅是中国,整个北半球都被高温笼罩。欧洲旱情观测站图显示,欧盟有47%的土地处在警告状态。莱茵河水位已逼近历史最低值。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德里亚警告称,欧洲或将遭遇约“500年来最严重干旱”。
为什么会这么热?
“今年北半球高温热浪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增强有关。”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在告诉记者,副热带高压覆盖下的地区,天空晴朗无云,气团下沉绝热增温,使得受影响的地区气温显着升温。
什么是下沉绝热增温现象?王春在解释说,当气团下沉运动时,若在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情况下,由于外界气压比气团内部气压高,会压缩气块使气团体积缩小,同时气团内气体被压缩做功,内能增加,温度上升,这种现象称为下沉绝热增温。“副热带高压越强,受影响的地区高温热浪越强。”
王春在不久前在《大气科学进展》(AAS)发表的科研成果——“2021年北美西部超级热浪事件:大气环流与全球变暖的作用”中,强调全球变暖与自然变率共同造成了近些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(包括热浪、干旱、洪水、寒潮 、台风等)的频发。
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1摄氏度的升温会导致北半球夏季长度增加15天。除了热浪之外,湿热型(复合)热浪也广泛分布于北半球。相较于普通湿热型热浪,近年来极端湿热型热浪的发生频率更为显着,且主要出现在北美东南部和亚洲东南部。
王春在指出,海洋是全球气候变化重要的驱动力,全球热带3个大洋(太平洋、印度洋与大西洋)通过大气桥与海洋通道紧密联系在一起,能协同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。
王春在告诉记者,今年,西太平洋暖池呈现出偏暖的状态,中东太平洋上拉尼娜事件强势发展,南印度洋海温偏冷,这种特别的海温异常状况有利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增强,且通过大气波动活动互相联系在一起。“值得注意的是,海温异常引发的大气环流异常是高温热浪形成的直接原因,但是从长期来看,温室气体排放为主的人类活动是气温增加的主要原因,为热浪事件频发提供了气候背景。”
而类似的副热带高压增强如果发生在几十年前,也会在受影响的地区造成气温升高,但是不会引起如此强烈的高温热浪。
全球变暖“临界点”已出现?
“今年高温确实非常极端。除了我国,北美、西欧也非常热。如果是一个地区出现短时间内的极端高温事件,可以把它归为一种天气现象;但如果是全球反复出现这样的极端高温事件,就不得不说这是全球变暖的结果。”气象学者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说。
魏科表示,“最近这些年,尤其是2020年之后,我个人认为——我们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。”
他介绍说,早在2000年,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·克鲁岑就提过,我们现在正处于 “人类世”,即人类的活动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活动。与 “人类世” 相对应,还有一个概念叫做 “气候危机”。
2020年12月12日,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全球各国宣布进入 “气候危机” 状态。“个人认为,如果以该事件为起点的话,我们现在应该是处于‘气候危机’ 纪元的第三年。”魏科说。
过去多年间,学术界一直在讨论一个概念,即 “气候临界点”,它包括格陵兰岛冰盖、南极冰盖、北方森林等的变化。魏科认为,“把这3个概念结合起来看,我们处于‘人类世’和‘气候危机’状态,我们翻越了‘气候临界点’,这就是今年夏天为什么会这么热的主要原因。”
面对极端天气,我们应该怎么办?
王春在指出,全球变暖和自然变率共同造成了近些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,包括热浪、干旱、洪水、寒潮 、台风等频发。他强调,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,必须大力加强基础研究,不断提高预报的精细化程度和准确率,做出合理应对;同时,加强国际间合作,提早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,最大限度降低人类活动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。(作者:文雯)